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如何看待当前电力紧张

 
 

近期,多个省份出现限电限产现象。本轮限电限产叠加了多重矛盾,包括需求回弹超出预期、寒冬炎夏导致用电需求增加等,不同省份的主要矛盾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两个因素值得特别关注。
  其中,一些省份主要受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考核压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即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等七个省(区)亮“双红灯”。多个省份为完成2021年能耗双控考核目标,采取了限电限产的措施,限电停产更多地集中在高耗能行业。
  而另一些省份的限电限产则更多地受到了煤炭价格上涨、电力供应偏紧的影响。由于煤炭价格的持续处于高位,电厂煤炭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电价相对锁定等,电厂亏损电力供应不足,火电抢增量市场电的意愿明显受抑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9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9月9日至16日5500大卡综合价为990元/吨,环比涨幅4.5%。煤价上涨直接导致了煤电企业发电燃料成本上升,发电成本已经超过这些省份的燃煤标杆电价,这意味着发电越多,电厂亏损越多。煤电厂纷纷“自愿”减产、停产,影响电力供给。而煤炭价格高涨主要是2017年以来煤炭行业去产能,中小煤矿关停,大煤矿实行276天限产政策;同时,2021年上半年进口煤炭数量也出现了较大的下降,煤炭供给的增加无法满足需求的增加。
  无论是何种原因,限电限产都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影响了产业的稳定。限电限产反映了短期内统筹经济增长、产业稳定、减排降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多目标面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不能依赖简单的行政“一刀切”,需要先立后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统筹协调、因地制宜。
  需要明确的是,控制能源消费并不是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指标的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降污减排。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出台初期,由于能源消费数量与污染及碳排放高度相关,因此控制了能源消费也就对污染作出了限制。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使用能耗双控考核作为抓手来降污减排出现了新的情形。以青海省为例,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青海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以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均被列入红色一级预警,亮起了“两盏红灯”。然而,青海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其电网装机整体特性为“大水电、大新能源、小火电”。截至2021年4月底,青海新能源装机2460万千瓦,占全网总装机规模的60.8%,是全国新能源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2020年,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占比超过80%。青海省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了低排放,因此,能耗双控的硬约束并不利于青海省清洁能源的发展,应根据新的形势进行完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需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差别化分解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同时,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推动能源要素优化配置。在设定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时,有必要按照能源类型作出一定的区分:污染高、碳排放高的化石能源应当控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促进和鼓励,进而增加能耗双控制度的灵活性及合理性,更好地兼顾节能降耗与经济增长的平衡。
  同时,针对煤价上涨导致的电力供需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理顺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微观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电力市场化改革在“疏”不在“堵”,限制煤价上涨、强迫煤电企业保证生产都不是解决电力供需矛盾的有效办法。在环境成本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煤炭价格上涨如果能够通过电价疏导到终端用户,高耗能企业可能会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自发减产乃至退出生产,而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够负担起高电价,市场自发起到了调节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同时,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短中期看,我国煤炭仍然占到消费结构的60%以上,煤电仍然是电力行业的压舱石。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支撑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稳定器”。因此,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能源资源禀赋和煤炭保障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现有煤电机组退出有序,减煤不减煤炭机组,防止煤电搁浅,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构建高效安全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所强调,“作为一种能源,煤的量要控制,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走转型升级这条路”。煤电由限制发展、减量发展到转型发展,是大有前途的。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宋枫)

客服热线:市场招聘 0556-5347281、5347220(传真) 人事代理 0556-5347289、5347287(传真)
主办单位:安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安庆市市府路7号人才市场大楼
服务邮箱:aqrczx@163.com 皖ICP备05022077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