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把自己的事办好”。那么,该如何理解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重大论断和要求,并修好这门必修课呢?

共产党人“心学”的本质

作出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重大论断,提出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重大命题,以“心学”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话语来指代和阐释共产党人的党性教育、党性修养之精要,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

说到“心学”,人们首先会想到王阳明创立的“心学”。这只是把“心学”视为儒学的一个思想流派来说的。如果放到更宽的视野中看,“心学”则是贯穿中华传统文化中多家思想流派且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思想。

无论是儒家主张正心诚意,还是佛家讲求明心见性,还是道家倡导修心养性,都强调修“心”的重要意义。“身之主宰便是心”,“欲事立,须是心立”,“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等格言,强调的都是修“心”对人的言行、对社会秩序的主导和约束作用。应该说,传统“心学”注重人的思维和意识对外部事物的主观反映和能动作用,无疑是需要肯定的。

但也必须看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传统“心学”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存在明显缺陷。比如:没有充分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理解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简单化理解知行关系,等等。

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产党人要修好的“心学”,虽然沿用了“心学”这一表述,但其本质已经不再是传统“心学”,而是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建学说的主要观点为基本内容,对传统“心学”进行批判的继承,剔除其唯心主义的落后成分,保留其强调修身之要的合理成分,并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之中,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心学”的质的改造和升华,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深入理解共产党人“心学”的本质,特别需要抓住“党性”这个关键词。那么,何为共产党员的党性呢?

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根据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对每一名党员所作的质的规定和根本要求。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党章作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相对应,党章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着重从三方面作了质的规定:一是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二是“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三是“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些都是党员修好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门“心学”所应牢记于心的关键内容。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深刻逻辑

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之所以必修,是由其具有的深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所决定的。

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并作用于客观,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只有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认识能力,才能通过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从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而修好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就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高度概括:“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从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对党员提出明确要求,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延安时期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确立请示报告制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反运动和整党整风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整党运动、“三讲”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十八大以来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无不强调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

可以说,重视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是开展党的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凝聚力与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是开展党的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

从现实逻辑看。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一方面,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奋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赶考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必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必须要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

另一方面,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复杂、尖锐严峻,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面临这种形势和任务,要科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以“中国之治”引领“世界之变”,就必须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而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就是其题中之义和必然举措。

7月7日,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 张晨霖摄/本刊

几个关键着力点

修好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着力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党性修养之本。本正而形聚,本立而道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奋斗,靠的就是这个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

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就会丧失立身之根本,就会因为“缺钙”而得“软骨病”,就不可能做到心中有党,也就根本谈不上党性。因此,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首先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弄清楚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筑牢党性修养之本。

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是确立并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因此,党员干部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锻造提高党性,就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观察、把握、引领时代,特别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讲政治还是提高政治能力,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着具体指向和要求。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讲政治做到实处。这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

衡量党员干部党性是不是坚强,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政治上是不是过硬,是不是具备合格的政治能力。

提高政治判断力,关键在于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抓重点,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把握问题,做到明辨是非、心明眼亮、多谋善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关键在于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密联系自己职责定位和工作实际学深悟透党中央精神,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弄清楚自己不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提高政治执行力,关键在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决防止和克服政治麻痹症,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前提下,结合具体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共产党人无论想问题、搞研究,还是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时刻牢记并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时刻叩问并用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做什么”,真正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始终心系党和人民、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

严守纪律和规矩,弘扬优良作风。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必须执行;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

纪律本身属于他律,但懂规矩、守纪律则属于自律,属于党性修养的范畴。修好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就要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办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特别是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发扬对党忠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并善于斗争、永远艰苦奋斗等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做到对信仰、组织、法纪、群众、责任心存敬畏,手握法律、纪律、制度、规矩、道德的戒尺,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担重任、作表率中磨炼党性。

提升道德和文化素养。党性的锻造和提升需要高尚道德情操和先进思想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是最大的德,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品格陶冶,提升道德境界,崇尚和做到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以革命文化为根本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指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以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有益借鉴,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中提升文化素养和品味,从而为党性的锻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以知促行 以行促知 知行合一

认识和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是“心学”的重要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传统“心学”提出了“行可兼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知行相资以为用”等难能可贵的思想认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从传统“心学”中汲取有益养料,深化对知行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在知行相互促进、知行合一中修好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

要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和磨炼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知”的目的在于“行”,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提高党性修养,目的在于“修”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党性不能空谈,必须结合工作实践和具体业绩来考核。

要在知行互相促进中锻造和提高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里的“知行合一”不是不分界限不讲具体条件的合二为一,而是在知与行的相互促进中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实事求是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只有把知与行、认识与实践、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和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取得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实效,从而推动事业发展。

要在知行关系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坚持和升华党性。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这就要求人们不断把实践和认识推向前进。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由此也就进一步决定了修好党性教育、党性修养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是临时课题而是终身课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党性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在严肃的政治生活和火热的工作实践中长期锻造;在一时一事上坚持了党性,并不代表能够永远在所有事情上都坚持党性。因此,只有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和不断升华党性,才能真正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这门必修课。

(作者:高长武,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客服热线:市场招聘 0556-5347281、5347220(传真) 人事代理 0556-5347289、5347287(传真)
主办单位:安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安庆市市府路7号人才市场大楼
服务邮箱:aqrczx@163.com 皖ICP备05022077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