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8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形势变化,运筹帷幄,把握规律,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新的任务要求。要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定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完成好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
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先行探路、率先突破。要始终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畅通区域“小循环”,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活跃的新动能。
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迫切需要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长三角区域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环境优越,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有条件有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封锁,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要发挥科技和产业优势,勇闯“无人区”、占领制高点,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要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全球贸易投资大幅下行,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更趋凸显。长三角区域始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拥有开放口岸46个,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达37.3%、57.5%,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举足轻重。要推进更高起点的改革开放,对接国际通行的贸易投资规则,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多措并举稳外贸稳外资,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定了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抓得紧,有不少亮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战略实施成果已经显现,充分说明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坚定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三省一市闻令即行、迅速响应,筑起联防联控共同防线,搭起复工复产协同平台,实践中涌现出的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得到借鉴推广,为全国抗疫斗争大局作出了应有贡献。二季度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逐月向好,有力支撑了全国经济发展稳定转好。
重大平台建设和跨区域合作有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制度探索、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全面铺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实施。洋山区域合作开发顺利起步,南京—马鞍山等省际跨界区域加快融合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建设,为沪苏浙产业有序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等建设扎实推进。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两心同创”,科研联合攻关、研究平台共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合作更加顺畅。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稳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整合3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有效提升了研发效率,降低了创新成本。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持续深化。长三角生态环保信息互认、标准相通、治理协同等工作机制加快完善。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1%,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21.3%,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及以上比例达85.9%,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突破。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发布实施,第一批17条省际待贯通路段全部开工,其中3条已通车,省际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沪苏湖高速铁路等项目实现新开工,商合杭、沪通铁路开通运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方案编制完成。推进长三角5G先试先用,已建成5G基站超过7万个,重点领域创新应用示范项目近1000个。
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明显提升。共同搭建养老数据交换平台,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区域就业创业服务合作,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部41个城市。长三角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等深度合作项目启动实施。整体实现跨省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共享、地铁扫码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体化发展要求高、难度大,这就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破除阻碍资源要素流动的不合理壁垒,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之一。这就要求坚持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力和竞争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有效发挥经济发展“稳定盘”、自主创新“发动机”、扩大开放“探路者”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一体化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要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衡量和促进更深层次一体化,促进体制机制相互融合、优势资源充分对接,实现“1+1+1+1>4”的效果,为我国增添发展内生动力、开拓广阔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明确了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部署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指出要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对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注重用改革的方法和市场化手段,着力强化高效协同,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切实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和使用人才,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升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瞄准“卡链”“断链”的产品和技术,集合科创资源,加快尖端技术攻关,增强应对遏制打压能力。在长三角全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编制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发展规划,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制定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和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加大对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步提升。
加快补齐短板漏项,持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建设“城市大脑”,加快形成反应快速、预判精准、综合协调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老旧城市改造升级,大力支持城市完善排涝设施,坚决解决“城市看海”问题。抓紧弥补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漏项与不足,提高应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注重区域合作联动,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强化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深层次合作,推动长三角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接能力的长三角中心区以外的城市转移,实现更大力度的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支持大别山区深度融入一体化发展,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更精准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苏北、浙西南、皖北、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高水平协同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推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最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制度创新推动金融改革,不断增强资源配置功能。同步推进三省一市高水平对外开放,联动推进沪苏浙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共治,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长三角样板。坚决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的贯彻落实,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大力推进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化工园区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上中游尾矿库污染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4+1”工程。率先完成新一轮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并开展整治行动。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探索形成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化运作模式。制定一体化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方案,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污水处理厂扩容、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提高长三角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公共服务政策协同,抓紧编制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规划,建立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区域结转机制,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推进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半径,打造优质生活空间。制定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一体化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创新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应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