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到突出位置,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战略,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通过高位统筹、优化布局、机制改革、模式创新、项目驱动等系列举措,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激发职业教育内在活力,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统筹构筑融合发展体系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和改革举措的目标定位,需要政府、产业、企业、院校等多种主体共同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产教融合改革要以省域中心城市为基本盘,发挥政府统筹市域内资源和政策作用,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战略抓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统筹,紧紧围绕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总目标,把构筑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促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先手棋,出台《长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长春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方案》《长春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试行)》《长春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办法》《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创新融合模式。以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为突破口,鼓励企业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形式参与举办职业学校校办工厂,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产教融合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拓展企业参与途径;鼓励优质企业参与校办工厂建设运营,优选若干所公办职业学校,建设服务教学的非营利性校办工厂,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教育教学和生产再投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细化优惠举措。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企业职工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1000元—2000元补贴;紧缺急需职业(工种)补贴标准上浮30%,为企业职工参加新技师培训和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2000—3000元/人。
发挥政策优势。推出资金、税收、土地、激励、清单制等系列优惠举措,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兜底保障。同时,建立校企合作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加大对合作双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对违法失信的学校和企业依法惩戒。通过构筑完备科学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将全市产教融合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坚持优化布局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面对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机遇期,长春市委市政府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提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战略布局,重点实施长春国际汽车城、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长春国际影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四大板块”建设,大力发展汽车、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等“八大产业”。作为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市教育局抢抓机遇,担当作为,把优化职业学校规划布局和专业结构设置作为激发职业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充分整合不同区域需求和特色,实现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学校布局高位规划。立足“四大板块”,建设47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等17大类168个专业387个专业点,形成了与长春市产业体系高度匹配、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双高建设高端引领。从2006年“高职示范校”建设计划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双高计划”,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始终服务区域产业链,植根长春经济圈沃土,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始终挺立在全国高职改革创新的第一阵列。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围绕长春汽车经济发展,将学校建在汽车产业开发区里、将专业建在汽车产业链上,构建“一赋能二领航三辅航”中国高水平专业布局,覆盖汽车研发试制、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汽车全产业链,成为中国一汽培训中心和中国一汽大学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和吉林省发改委等13个部门指定的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重点依托院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长春现代服务经济领域,开设14大类61个专业,覆盖卫星航天信息、轨道交通装备、装备制造、新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成为吉林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园区建设高效整合。长春职教园区集合市内4所中高职院校,围绕康养、医疗、学前、城建等城市服务经济,构筑3个高地(改善民生的服务高地、开放合作的职教高地、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打造育人文化创新区、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区、职业文化体验区、双创文化教育实践区、终身教育文化建设区等五个核心功能区域,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的整体式融合。
坚持互利共赢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贯彻落实“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要求,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模式,调动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实现校企一体,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做实融合举措。实施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长春市职业院校深度对接产业品牌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长春市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政策,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激活企业主体作用。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已与1200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19年,召开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大会,华为集团与2所高职院校共建“华为ICT学院”“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考勤管理分析系统”专利研发成果转化等166项校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拉动企业投入资金2200万元。
明晰融合路径。围绕两个融合,面向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现实需要,坚持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聚焦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问题,通过明晰“权责共担、人才共育、培训共建、成果共享、文化共铸”五大路径,推动形成校企协同育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率先与华阳集团实施股份制办学,共建汽车学院,学校参与董事会议事、学费按比例分担、教师团队企业化管理、教学周3天企业2天学校、分红反哺实训基地等做法,成为探索实施混合式办学的长春路径。
找准融合切口。把找准融合切口作为深度融合重要手段,精准发力,以点带面,助力企业激发内生动力。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抢抓与汽车经济开发区、中国一汽联合打造世界级汽车产教园区契机,以“‘一岗双徒’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口,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汽专现象”已经成为以融合促双赢的典范。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性职业教育”为切口,成立了汽车、机电、食品药品等5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实施人才合育、资金合股、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的校企“五合”发展模式,推动校企、产教深度融合。
坚持效果导向狠抓融合发展实效
立足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融合实效”做文章、下功夫,推进区域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链条形成闭环,搭建起了支撑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新格局。
围绕人才培养抓实效。校企共同发挥双元办学的主体作用,全程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我市持续推动国家、省、市三级80个专业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需求精准对接的人才共育平台。近3年,通过深入企业挂职、专家聘任等途径,先后组织800名教师赴企业实践,完成教师培训2700人次,建设43个教学名师工作室和企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培育30个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选拔50名教学领军人才。
围绕培养培训抓实效。整合产教融合型企业、优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每年开设各级各类培训班500多个,开展社会培训年均8万人日,实施6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年均7000多人次。其中,与一汽集团合办的班组长企业管理班,培养一线班组长3482名,被誉为“班组长的黄埔班”。
围绕成果共享抓实效。围绕中小企业科研条件薄弱现状,组建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团队,集聚研发人员,开展企业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长春市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需求,成立了新金享企业教师工作站,3个技术研发小组、10余名教师轮流下企业,开展辊压机组及新锯床工作平台、1250 开卷机设计、工装辅具设计等3个产线项目升级攻关,为企业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余万元。
围绕文化育人抓实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推进都市圈文化、职业教育文化、工业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以长春职教园区为职业文化传播主基地,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汽车工业展览馆、中国光学科技馆、长春电影博物馆、生命科学馆、物流产业馆、铁道工业教育馆、中医药教育展览馆8大文化传播子基地,大力发展都市圈特色研学教育。2019年,全市20个公共实训基地、16个职业体验中心,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动启蒙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作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然而,实际操作中依然面临着国有资产、财政资金投入和利益分配与使用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统筹力度,创新融合模式,消除政策壁垒,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层问题。长春市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紧紧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需要,以新担当体现新姿态,以新作为促进新发展,不断提升校企、产教融合质量和效果,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有道德、强技能、懂人文、善合作、能创新”的五星学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职业教育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黄宪昱,系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局长)